中乙会议变倾诉大会!有俱乐部抨击不被足协尊重

2020-05-18

  记者陈永报道  和中超、中甲俱乐部总经理联席会不同,15日在上海举行的中乙俱乐部总经理联席会更像是一场倾诉大会,在讨论环节,因为部分中乙俱乐部对足协的抨击,引发了一场“乱战”。在这场乱战中,通过调整准入标准降低中乙俱乐部负担,以及尽可能限制中超U23参加中乙的名额,成为基本的共识。

  需要说明的是,此次会议,没有敲定任何重要事项,包括且不限于中乙开赛日期、中乙参赛球队、中乙赛程赛制、参加中乙的中超U23球队数量及名单等。

  不尊重引发的炸锅

  不少球迷应该还记得,前些日子,有中乙俱乐部发布了《恳请中国足协重新审慎考虑中超U23队参加中乙联赛方案的联名信》,一度引发了关注。需要说明的是,这封信并没有署名,原因很简单:这封信并没有得到全体中乙俱乐部的共识,它只是有少数几家俱乐部发起的,其他俱乐部并没有附和,所以也无法签名。

  但这封信的第一部分,也就是中乙俱乐部希望获得中乙联赛的知情权和建议权,毫无疑问是非常正当的反应与要求。客观来讲,在中超U23球队参加中乙一事中,尽管这个方案有利于中国足球的发展,但中国足协没有预先和中乙俱乐部沟通,确实是不对的。

  因为这个原因,足协在随后开始征求中乙俱乐部的意见,此次总经理联席会,自然就成为中乙俱乐部讨论和提建议的最好机会。

  进入讨论环节,因为足协有关领导因故没能参加讨论会,结果中乙俱乐部再次炸锅,其中一家俱乐部态度鲜明地抨击足协不尊重中乙,随即讨论会即变成了倾诉大会——这毫无疑问偏离了会议既定的方向。

  不过,在混乱之中,仍旧有两个主要的议题成为焦点并达成了基本的共识。

  减负,降梯队数量

  中乙俱乐部存在的普遍情况是经营困难。在这种情况下,呼吁足协减负,成为所有中乙俱乐部的共同心声,其中减负的主要措施便是降低中乙的准入标准。

  在中国足协的准入标准中,中乙的准入标准并不比中超和中甲低多少,比如中乙需要拥有4支梯队:U13、U14、U15和U17。但目前中乙俱乐部维持一线队的投入已经力不从心,要想再拥有完善的梯队,几乎是不可能的事情,而且如果建立这种完善的梯队体系,其花费也将是非常巨大的,如果要参加中国足协的青超联赛,花费会更多。

  所以中乙俱乐部希望中国足协尽快减负,在此之前,中国足协已透露,会给中乙俱乐部进行减负,此次中乙俱乐部希望足协进一步明确并尽快制定相应的方案。

  限制中超U23队数

  有关中超U23球队参加中乙联赛的方案,中乙俱乐部的想法很多。据了解,此前提出反对意见的几家中乙俱乐部,反而不是针对中超U23球队参赛一事,而是有自己的特殊诉求,有的想要参赛补贴(针对中超U23及国青队参加中乙),有的则是因为其他因素借题发挥。

  当然,针对中超U23球队参加中乙的方案,部分俱乐部也提出了正常的建议,比如中超俱乐部U23队仅仅有和U23联赛衔接的降级而没有升级,那么在公平性方面可能就容易出问题。

  更多的俱乐部则认为,中乙联赛不应该容纳过多的中超U23球队。不少中乙俱乐部同意中乙引入中超U23球队,但希望把参赛球队的数量限定在4支左右,最高不要超过6支,未来中乙稳定下来并逐步扩军,那么中超U23的参赛名额便可以适当增加。

  在中超U23球队进入中乙联赛之后,有中乙俱乐部希望足协能够降低中乙联赛的U21政策,原定的U21政策是报名不低于5人,场上始终保持1人,但因为中超U23球队进入中乙,中乙获得U21球员的难度大大增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