复盘哥伦比亚VS日本:换取空间险成功,只恨少打一人

2018-06-20

在世界杯历史上,亚洲球队在面对南美球队时从来没有赢过哪怕一场球。而今天日本队做到了。开场三分钟他们便通过点球领先,更为重要的是哥伦比亚后腰卡洛斯-桑切斯被红牌罚下,让日本拥有多打一人的优势。

虽然红牌改变了场上走势,但比赛也因此变得更加精彩和激烈。哥伦比亚所要做的就是尽可能弥补少打一人损失的空间,而日本则恰恰相反。两队在这一点上的博弈,正是比赛最吸引人的地方。

世界杯-香川点射大迫勇也头槌 日本2-1十人哥伦比亚

一、哥伦比亚用后腰换取空间

三分钟意外的红牌让哥伦比亚非常被动,打乱了球队事前的部署。为了保证整体平衡,金特罗从前腰位置回撤,与勒玛一起搭档后腰。这样安排的问题在于金特罗是一名进攻型球员,他并不具备后腰所要求的选位、移动和预判能力。

比如上图中哥伦比亚全队回到本方半场,形成441站位。我们可以看到金特罗距离后腰搭档太远。此时柴崎岳和长谷部诚只要有一个前插传跑配合,那哥伦比亚中路防守就直接被击穿。由于日本前面三位攻击手已经前插,只要中路向前推进10到20米就能找到直接威胁球门的机会。夸德拉多已经意识到问题,挥手示意队友内收站住位置,但金特罗的反应还是慢。

进攻球员打后腰的另外一个问题就是处理球的习惯。攻击手需要有创造力,而后腰是以不失误为标准。

就像这次,金特罗过掉一人面对中场防线依然孤军深入,结果带大被柴崎岳断球。随后香川真司立刻推进成功突破勒玛。可惜乾贵士最后一脚没处理好,否则哥伦比亚可能再丢一球。

在看到问题后佩克尔曼选择赌一把,用后腰巴里奥斯换下突破能力最强的夸德拉多,将金特罗推到右边路。

巴里奥斯的上场首要目的是稳住阵脚,不至于被日本连续进攻再丢球。在保证中路不丢位置的同时,还能尽量帮一下两个边路的队友。事实证明,佩克尔曼的调整非常有效。

巴里奥斯上场后一共完成了七次抢断,成功率高达87.5%

同时在防守后腰位置上巴里奥斯的意识选择也远比金特罗更好。上面就是在整体阵型右移的时候巴里奥斯很好的保持了与队友间的距离。既没有靠太近放空中路,也没有离太远以至于来不及补位。

足球场上的攻守是相互的,当哥伦比亚顶住日本连番冲击后,就有精力在进攻端想办法。金特罗虽然是踢夸德拉多的位置,但两人风格完全不同。前者更喜欢向中路靠拢,这样哥伦比亚在进攻时又能在一定程度上恢复中路的层次感,减少每次向前传球的距离。

上面的进攻中就是哥伦比亚在少打一人的情况下由金特罗收进来,暂时与后腰形成纵深上的接应。巴里奥斯在靠后位置出球,金特罗原地摆脱再挑身后。尽管传球距离依然不近,但至少是在前场打配合而不是中后场直接大脚。哥伦比亚球员整体实力毕竟要占优势,法尔考在如此困难的情况下依然能够捅到球。如果配合再精准一些就有机会破门。

二、日本找空间攻击后卫线

日本队的思路还是以短传配合为主,不过他们在开场后很快就发现:哥伦比亚后防线球员一旦落单,那就极有可能出现问题。

来看日本开场后怎样获得点球的,反击中直接挑到对方半场。达文森-桑切斯领先两个身位被大迫勇也追上,而且在没有卡住身位的情况下贸然头球解围。结果丢掉重心被对手反超,如果不是奥斯皮纳神勇发挥第一下就直接丢球了。

在连续进攻没有收获,包括比分被扳平后日本也没有贸然出击,而是在耐心等待时机。下半场日本增加了横向传球次数,意图是来回调动哥伦比亚中场线。虽然巴里奥斯的上场效果明显,但毕竟球队少打一人。在来回的拉锯中少人导致的空间大问题必然会出现。

这次日本在前场连续横向传导。勒玛上抢巴里奥斯站弧顶,这在平时是没有问题的,但少一人时拖后的巴里奥斯实在没有办法在横向覆盖上面面俱到,最后还是让香川真司找到直塞路线。当然这并不是绝对的机会,但大迫勇也看准达文森-桑切斯预判问题又一次闪开起脚空间,而奥斯皮纳再次拯救了球队。

随着时间流逝日本队的优势也越来越明显。上面是他们又一次通过宽度找到空间向禁区内输送传球,穆里略在和大迫勇也的较量中也完全处在下风,竟然连续出脚没碰到球,还被对方顶回小禁区。虽然没有直接丢球,但日本立刻就凭借这次角球机会完成了比分上的反超。

三、佩克尔曼留有大招,无奈全队血槽已空

尽管J罗没有恢复到最佳状态,但他毕竟是真正意义上的巨星球员。佩克尔曼也希望他能够替补出场扭转局势。遗憾的是剧情没有如预料般发展。

哥伦比亚少打一人的问题就是球队能够靠配合冲出空间,但没有人能够去利用这个空间。

比如这次法尔考回撤接应再分球,因为没有前腰所以他必须要到更深的位置拿球。而中锋回撤必须要有人前顶,否则队友的拿球就失去意义。这就是少打一人造成的连环效应。边锋向中路插,边后卫就要大幅助攻上去,但是当边后卫拿球的时候,边锋和中锋都没法靠过来再接应。结果只能降速重新组织。

虽然巴里奥斯上场后哥伦比亚可以将球运转到更靠前的位置再发动最后一传,但少打一人的劣势是无法从本质上解决的。全队必须要透支更多体力来弥补空缺。

等到J罗上场时,包括法尔考在内的很多队友都已经没法连续冲刺。

我们看这次J罗在分完球后,其他队友都没有向前跑的动作,只是留在原地等下一次传球。这就让J罗很大一部分作用发挥不出来。

J罗并不是那种靠个人持球突破改变防守的类型,他在场上的意义极具穿透性的传球、梳理进攻以及插上射门得分,而这些都是需要其他队友跑动尤其是边锋拉开宽度为前提的。而哥伦比亚没有里贝里、罗本和科曼,最强的边锋夸德拉多也早已被替换下场,换上来的巴卡早已不复当年之勇。所以理论上非常有效的变招在没有体力做支撑的情况下只是空中楼阁。

四、总结

这场10打11的较量相当精彩,哥伦比亚在不利局面下换后腰稳住局面,凭借中场层次拿到更多纵深空间。但有得必有失,夸德拉多的下场导致J罗失去了最为依仗的边路宽度。他的特点没法发挥,无力改变比赛走势。

而日本则聪明的找到哥伦比亚后卫线的问题,合理利用人数优势绕开中场线,想尽办法直接冲对方后卫。在一次又一次的努力下最终得到回报,拿下了球队的首场胜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