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02-11
稿件来源:足球报
记者白国华报道 2019赛季各级联赛俱乐部的工资确认表的上交日期一推再推,到了2月3日,已退无可退。中国足协2月4日发出公告,2020年2月3日17点,各俱乐部提交确认表的工作已结束(见右图)。根据统计,2019年参加中甲联赛的16家俱乐部中,13家(已升级的青岛黄海、石家庄永昌已公示)提交了工资奖金确认表,上海申鑫、广东华南虎(梅县铁汉)、四川隆发(四川FC)共3家未提交。
2019年参加中乙联赛的32家俱乐部中,26家俱乐部提交了工资奖金确认表,南京沙叶、福建天信、大连千兆、银川贺兰山、延边北国、吉林百嘉共6家未提交。
2019年申请参加2020赛季中乙联赛的中冠俱乐部中,8家俱乐部提交了工资奖金确认表。
如今的中国足坛,二三级联赛危如垒卵。对于中国足协来说,眼下的难题有二:
一,此前中国足协确定了2020赛季的中甲联赛扩军为18支球队,现在情况如此,是否继续实行原有的扩军方案,还是冻结扩军、维持2019赛季16队的联赛规模?
二,中小俱乐部的生存危机不容回避,如何在“寒冬”的时候让更多的中小俱乐部和投资人感到暖意呢?
中甲难题,不止扩军话题
按照中国足协此前制定的策略,2020赛季中甲联赛将扩军为18队。上赛季,上海申鑫从中甲降级,沈阳城市、成都兴城和泰州远大从中乙升到中甲,降一升三,如此,中甲联赛完成了从16支到18支的扩军过程。
然而,计划没有变化快,先是遭遇经济危机的上海申鑫退出成为定局;接着,去年一直为钱头疼的四川FC也没能熬过这一关,无法提交工资确认表;而曾经豪气干云的广东华南虎在勉力支撑后,2月3日下午,俱乐部方面也开始通知队员,球队解散,当然,他们也没能向中国足协递交工资确认表。
如此一来,原定的18支中甲球队少了两支,仍是16队。若继续实施扩军方案,就需要从中乙递补球队上来,按照递补规则,目前情况下(假设准入条件满足),苏州东吴为第一顺位球队,河北精英因为有关联关系无法取得中甲资格,那么第二顺位球队将是江西联盛,第三顺位是淄博蹴鞠。
对于苏州东吴和江西联盛两家俱乐部来说,他们当然希望把握良机,进入中甲联赛,然而情况复杂,变数甚多,只能说,两家俱乐部已经落听,但听的是否死胡,就看中国足协接下来如何破局,毕竟中甲要递补的话,中乙同样。
据了解,由于二三级联赛出现了大面积欠薪,加之这两年经济形势并不乐观,所以中国足协方面已经在考虑是否停止中甲扩军,维持现在16支球队的规模。但即使作出停止扩军的决定,也需要在公示期结束几天以后,因为公示期结束后还有一个“申诉期”,还会有其他变数。
中国足协在通知中强调,相关人员对中国足协公示的工资奖金确认表的真实性有异议的,请于2020年2月7日17点前将书面证明材料邮寄至中国足协,逾期提交或未提交视为对公示内容无异议。也就是说,“申诉期”在7日下午才结束。
那么,那些已经上交了工资确认表的俱乐部中,是否又隐藏着暗雷呢?
维护规则还是从实际出发?
暗雷,当然有。
首先,北体大和内蒙古中优两家俱乐部上交的确认表中,都各有3名队员没有签名。针对这个情况,北体大和内蒙古中优都作了另行说明。
北体大俱乐部声称有这三人的工资、奖金发放的银行流水作证,不存在拖欠行为,将保留对三人“追究相关责任的权利”。
内蒙古中优则在附件中声明:三名球员声称俱乐部拖欠其2018年的绩效工资,俱乐部现管理团队是在2019年2月15日接手工作,但没有取得俱乐部的历史档案资料和财务凭证,因此无法核实球员所述真实性。
根据中国足协透露的信息,没有签名的队员和两家俱乐部之间的纠纷,为历史遗留问题,这两家俱乐部工资确认表不过关的可能性非常小。
最大的问题来自于辽足俱乐部。辽宁宏运的欠薪已是人尽皆知的老问题了,但在这种情况下,辽足上交给中国足协的工资确认表中,所有队员都已经签字。但是仔细看辽足每个队员的签名笔迹,同时对比相同队员在2018年和2019年分别签字的字迹,不难看出其中端倪,这份工资确认表存在造假嫌疑。
据了解,辽足几名老队员的确没有在这份确认表上签字——辽宁队为了让确认表过关,想了一些办法:
一方面,他们和一些年轻球员开了自由身证明,如果其他队能要他们,辽足可以免费放人,这些球员的欠薪可以慢慢追讨。辽足俱乐部用这样的方式换取了部分年轻球员的签名,但是这个方式对于一些老队员行不通,毕竟以他们的年纪和实力,即使自由身,想找到下家也不容易,所以如何安抚这些老队员,这是辽宁队最头疼的问题。
目前,已经有没签名的辽宁队员联系中国足协,对辽足的工资确认表提出异议,接下来足协还要调查此事——如果辽足出现岔子,无法通过审核,那么即使不扩军,苏州东吴也将替补进入中甲联赛。
现在中国足协对于出现这些情况也非常头疼。实际上,足协的标准已经一再放宽:去年,各俱乐部提交2018年材料的时候,不仅需要工资确认表,还需要银行流水和完税证明,这些措施都能够有效地杜绝造假;但在今年联赛中期的时候,手续已经简化,中国足协心知肚明,如果严格执行此前标准,二三级联赛在联赛中期就会崩盘,而现在又到了审核时候,是维护规则还是从“实际”出发?他们要进行取舍和权衡。
但无论辽足是否会被执行“极刑”,联赛是16队还是18队,中国足球都不能回避的现实是,中小俱乐部生存越来越困难,如果这种局面无法得到改变,那么到了明年,“年关”一到,中国足协还是要面临同样的难题。针对这些情况,在本周,中国足协将会召开专门会议。
中国足协也想用这段时间和这个机会,多维度研究整个联赛的体系建设,改善联赛环境,增强联赛和俱乐部的可持续性发展能力,有些不切实际的规定,该调整就调整,该取消就要取消,联赛是分级的,但不是孤立的,有升降级关系,所以任何联赛政策都不能只考虑某一级联赛。
而届时辽足是否能过关,中甲是16队还是18队,基本水落石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