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足球与摇滚对比值得深思 最基础的意义就是玩

2019-09-04

  稿件来源:方寸天地

  白岩松曾这样评价盘尼西林乐队:“盘尼西林作为青霉素的话,我过敏;盘尼西林要听的话,过瘾!”老白同志又说:“我特别喜欢这一代摇滚音乐人,不用背负很多东西,什么都可以去玩,国际乐队的特点就是混搭。”

  《新周刊》回顾了“一期”中国摇滚50年,说是从反叛、背负到玩耍、自乐的摇滚精神,中国青年用的时间比西方青年短得多。一群一群玩音乐的年青人,把摇滚中国化,摇过了祖国的大江南北,滚向了世界的五湖四海。满世界玩儿的杭盖乐队的体会是“频繁接受不同文化与审美标准检阅的最大收获,就是可以越来越准确地找到对话的通道。”

  中国摇滚与中国足球都是改革开放的产物。摇滚是中国青年自个儿引进吸收过来的,足球是上上下下一齐推动起来的。摇滚不那么受待见,足球格外地遭重视。不受待见的在泥土里扎根,倍受重视的在金山上“光忙”。前一个渐次绽放光芒,后一个迷失在金子的光芒里。足协被嘲讽为“猪鞋”,足球人跌落到鄙视链的最底层。两相对比,值得掰扯,应该深思。

  都说足协拔苗助长,都怨足球人急功近利,可这是他们的选择吗?足协不过是“拔苗”的那只手,而指挥这只手的则是“大家伙”,而不是那一个人与那一个组织。足球人的确“近利”,可这个“近利”是谁给的呢?还是“大家伙”。“大家伙”如同望子成龙的家长,天天逼着孩子学这学那,又跳着脚地骂孩子不成器,却从不反思自己究竟给过孩子多少自由成长的空间。孩子不管不行,管太多了更不行。中国足球的问题就是“大家伙”关爱太多,又爱不到正地方。

  足球有很多意义,且有十分高尚特别重要的意义,但它最基础的意义就是玩儿。没有这个玩儿,其它意义就丢掉了根。玩儿开心了,玩出兴趣了,什么意义就都出来了。如果没有玩耍、自乐的精神,青少年足球是发展不起来的,中国足球也就不可能强起来。